“签约完成,谢谢合作。”随着云南富宜环保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的圆满结束,富源县又朝着产业转型发展之路迈出坚实一步。富源县作为全国产煤重点县,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面对经济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加重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全局,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建立“3321”转型模式,持筹握算,算出产业转型发展“最优解”,跑出富源“加速度”,切实答好县域产业转型发展之问、时代之问、民生之问。
破局开新“立定位”。富源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来抓,面对“一煤独大”的发展困境,认真审视,下定决心,规划建设云南富源产业园区,对全县产业体系进行升级重塑,并围绕“煤炭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滇东门户城市”发展定位,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延链补链“把航向”。富源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紧扣“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明确了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云南富源产业园区党工委紧紧围绕县委目标定位,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紧盯铝产业、煤化工、建材等产业,着力育产业、引项目,以全产业链思维做强做大园区铝加工产业,形成前端供应、高端加工、循环利用的一体化产业格局。预留空间“谋新篇”。富源着眼工业园区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功能设置,将“一园五片区”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中,充分运用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科学合理规划园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留足未来发展空间。目前,为园区留足净建设用地9.67平方公里,可用储备土地3000余亩,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富源县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重要一步,全县围绕“煤炭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铝精深加工聚集区、滇东门户城市”发展定位,将培育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共同推进,加快项目建设落地。目前,已经形成了1个绿色铝一体化主导产业和2个以煤化工和新型建材为辅助的重点产业,锻造富源版产业转型升级“增长极”。逐“绿”而行,向“铝”而兴。围绕园区“扩上游、强中游、拓下游”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电解铝—铝合金—铝精深加工—铝应用—再生铝”绿色铝精深加工循环产业链,抓实主导产业,努力把富源打造成“西南地区重要的绿色铝精深加工基地县”,形成“集群特色鲜明、主导产品突出、发展优势互补”的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聚集发展新格局。目前,园区上游建成投产企业有2个,中游建成投产企业有5个,下游建成投产企业有7个,铝产业产值101亿元,税收收入8.48亿元。2023年园区预计实现产值227亿元、增长13.18%以上,其中铝产业产值108亿元、增长6.93%以上,原铝就地加工转化率全省领先,绿色铝产业链也成为全省最为完整的聚集区。以“煤”为媒,提“级”问效。加快富源县煤炭智慧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煤炭绿色发展装备技术综合服务基地项目落地。加快申报煤化工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煤制气、煤制烯烃等下游产业,积极引进煤炭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煤炭全产业链,抓实辅助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推进原材料就地生产、优先使用。索“图”攻坚,领“跑”全域。紧盯重点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科学制定项目计划,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集中力量,努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抓实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助推县域经济向纵深发展。深入研究“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模式,不断激励产业区发展动力和活力。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施工力量配备和组织调度,优化建设施工时序,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尽快发挥效益。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营商环境则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富源县坚持将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营造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两个重要抓手,两手抓、两手硬,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确保企业“走进来”“留下来”。以“招”出招,靶向发力大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大招商”工作要求,组建园区主导产业招商专班,有序组织开展外出招商、洽谈以及项目落地跟踪服务。紧盯绿色铝精深加工、新型煤化工、新型建筑建材等产业,围绕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有目的、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高的项目。目前,胜境片区已落地绿色铝精深加工企业14家、项目20个,建筑建材企业2家、项目2个。坚持以企招商、以商招商,让企业主动向外界宣传推介富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发展优势,引荐企业到富源考察。2023年以来,制定外出招商方案11个,累计外出招商19批(次)、出动领导干部50人(次)、拜访企业84家、邀请企业38家、新签约落户园区项目7个。以“心”换心,优化环境强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服务企业“三项制度”,实行“五个一”制度,积极履职尽责,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无缝隙、零障碍服务。加大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改革力度,着力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无事不打扰”的营商环境。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凌志环保分散式家电式净化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项目,该项目3月签约、5月开工建设、11月建成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再次刷新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投产“新速度”。全面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厂房和小微园区建设,建成区域全部实现“五通一平”。目前,已完善铁路货场1个,发展物流企业3家,拥有各类运输车辆500余辆,配套建设公租房、停车场、农贸市场等生活设施,开通园区公交专线,园区承载力、服务力不断增强。筑“巢”引凤,要素保障增机能。紧盯园区要素保障目标任务、序时进度、工作举措,加强用地、电力、供气、资金保障等工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资源要素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制定要素保障清单,逐项分解细化到各要素保障部门。同时,坚持企业需求导向,加快完善园区道路、供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为项目落地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园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增收等急难愁盼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铸就“红色引擎”,释放澎湃动能。按照“支部建在产业上,产业聚在支部上”的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凝聚区域共治合力,不断强化“三新”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吸引园区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拢,着力打造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推进园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企业、职工制度,推动党员干部主动到一线领办重难点问题,为周边企业、职工、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累计服务4次,收集到8多家企业反馈问题12个,已解决12个问题。打开“致富大门”,办好民生实事。为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度,惠及更多群体和用人单位,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实施成效。云南富源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结合主题教育,按照“四下基层”要求,采取一线工作法全面布局,制订工作方案,创新宣传思路,组织开展“走基层,暖民心,见行动”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横幅、设置咨询台等方式,对促进就业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工作居住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等内容进行了宣讲,为实现稳定就业形势、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夯实基础。同时,突出抓好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三类监测对象”等各类群体实现就业,并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就业咨询、刊登招聘信息等方式,为用工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2023年以来,园区先后联合人社局等部门开展“促进就业、扶持创业、惠企惠民政策专题培训”1次,共5家企业40人次参加。2023年以来,共开展2次培训会,实现2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为当地及周边广大群众就业打开了一道“致富大门”,让更多群众就业不离乡、就近有钱赚。(李平、何秀、毛志伟,富源县委改革办)PG PG电子PG PG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