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网站平台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PG电子
公司动态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06-25 阅读次数:

  PG电子 PG平台PG电子 PG平台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由原郑州大学材料系、建筑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原郑州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数理力学系(部分专业)合并组建,2019年9月与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合署运行。

  学院现有教职工252人,其中在岗在编245人,全职聘用7人;专任教师217人,教辅人员15人,管理人员2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2人,副高职称55人;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际期刊编委7人。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化学3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了材料类卓越工程师2.0人才培养。

  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硕)士点;材料与化工和机械(原先进制造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包装材料与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皮革化学与工程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一、二、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材料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长岗技术科学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布拉格捷克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开展合作交流,常年资助师生出国交流学习,同时具有培养留学生能力,国际化氛围浓厚。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图1)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图2)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首批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并于2019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A类)、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序列。该专业设有“金属材料与成形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专业方向,以先进金属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耐火材料为专业特色,培养从事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共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和文明教师5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30人,教授35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形成了一支学历高、年轻化、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和“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省重大公益项目等项目及课题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0余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创新能力。主要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性能和材料计算与模拟等,模块课有金属材料学、生物医用材料、陶瓷工艺原理、无机功能材料、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新能源材料、电化学、化学电源等。依托的培养平台包括: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先进镁合金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等。本专业通过鼓励本科生参加导师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级大学生竞赛项目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连续多年在全国金相大赛以及“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PG电子平台 PG电子网站

  本专业毕业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训练完备、创新能力强,深受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青睐。本科生有近70%保送或考取清华,北大,上交大,浙大,北航以及日本东北大学、大阪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读研深造;直接就业本科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国企央企和其它材料相关企业工作。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图3)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宇航员出舱面窗得到总装备部的高度肯定,团队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已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曾入选首批郑州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包括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和高分子智能材料与设计三个特色专业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既能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工作,又能从事相关领域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级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PG电子平台 PG电子网站

  本专业共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7人、留学归国博士和海外访学教师34人。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国家载人航天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

  本专业开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等材料类基础课程以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反应工程等专业类课程。实践教学依托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及模具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活性聚合与功能纳米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实施厚重材料学科基础和突出高分子学科特色的培养模式。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分为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和高分子智能材料与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实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有序进行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加工和表征相关科研训练,注重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可在材料制备与加工相关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本专业本科生基础扎实、科研训练完备,深受国内顶尖高校青睐,每年推荐免试研究生接近20%,研究生录取率约为60-70%,出国留学约为10%。

PG PG电子学院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图4)

  材料化学是现代材料科学与化学之间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2008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依托于郑州大学资源与材料和化学两个“一流学科”,在工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以高分子材料为特色的理科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毕业生应掌握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兼具传统理科和工科知识背景的应用理科人才。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人、留学归国博士和海外访学教师26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攻关表彰奖1项,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1项,获河南省优秀论文奖50余篇。

  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以及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导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剖析与鉴定、材料化学软件等材料类课程,其中高分子化学为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践教学依托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活性聚合与功能纳米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平台。

  实施材料和化学交叉定制培养模式,四年学制,授予理学学位。大学二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在导师指导下有序进行材料设计-合成-制品制备全方位科研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可在材料与化学相关领域(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包装、化妆品等)的研发、质检、品控等部门就业。本专业每年向国内顶尖高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超过15%,研究生录取率约为60%-70%,出国留学约为10%。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