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平台 PG电子网站PG电子平台 PG电子网站杜祥琬(1938年4月出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應用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
主要貢獻:曾任國家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是我國新型強激光研究的開創者之一,為我國能源戰略研究和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外兩個大局作出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PG PG电子項,部委級一等獎、二等獎十多項。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李安民(1946年9月出生,九三學PG PG电子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數學學院教授、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等)
主要貢獻:長期從事基礎數學微分幾何研究工作,其學術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廣泛引用和高度評價﹔率先提出並建立辛拓扑領域的相對GW不變量理論,建立研究GW不變量性質和計算不變量的基本工具,為辛拓扑研究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積極推動建立國家天元數學西南中心、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主要貢獻:針對阻燃高分子材料火安全難題,提出高溫自交聯炭化阻燃新理論,建立無傳統阻燃元素的自交聯炭化綠色阻燃新方法,發展催化大分子高溫重排凝聚相阻燃抑煙新技術。發表SCI論文9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20余件。
主要貢獻:從事肺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礎、臨床及轉化研究工作。解析肺癌演進的生物學行為,發現新的分子標志物﹔創新影像智能化甄別技術,研發肺癌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10項,發表SCI論文50多篇。
主要貢獻:致力於高性能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隨機數產生研究,主持研制量子隨機數發生器、連續變量量子密鑰分發等系列量子保密通信系統,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技術指標國際領先,在多類重要密碼系統中開展應用驗証,為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應用推廣奠定基礎。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柴曉明(1983年2月出生,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基礎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導師)
主要貢獻:聚焦新質新域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核電技術研發,是國家領軍人才基金獲得者,主要負責核反應堆用自主可控中子學計算軟件研發,解決了“卡脖子”難題。主持國家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項。發表SCI及E1文章90余篇,編寫專著2部。
主要貢獻:從事強震地質災害機制與預測研究,通過災害學、物理力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創新,破解強震地質災害機制認識不清、預測不准等國際難題。獲得2022年科學探索獎,2021年牽頭獲得四川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